深圳大萬世居萬家燈火展覽將在9月11日到10月10日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路大萬世居進行展覽,深圳大萬世居萬家燈火展覽可以免費參觀,對此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萬家燈火
展覽時間:2021年9月11日-10月10日,周二至周日9:00-17:00
展覽地點: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路大萬世居
展覽門票:免費
主辦:深圳市坪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承辦:坪山美術館
出品人:劉曉都
策展人:李耀、盧楊麗
藝術家:鄧春儒、戴耘、啾小組、賴昊熙、劉毅、沈凌昊、文皆俊杰、王葉子、徐戈、徐子薇、鄭健豪
展覽簡介
坪山美術館團隊以“萬家燈火”為主題,邀請與大灣區有著深厚淵源的藝術家:鄧春儒、戴耘、啾小組、賴昊熙、劉毅、沈凌昊、文皆俊杰、王葉子、徐戈、徐子薇、鄭健豪參與,通過藝術家們不同媒介的作品和置身其中的人與具有場域特定性的建筑布局、時間肌理、族群記憶和周邊情境互為映照,激發和演繹“大萬世居”這一物質文化遺存以新的活力和內涵。
藝術家簡介
鄧春儒
1977年出生于深圳,2001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專注于藝術創作相關的各項實踐,發起策劃多項藝術活動,如2013年的《牛湖發聲藝術展》、深港建筑雙年展外圍展之《啟明重啟:邊緣社區的文化再建》;2014年至2020年的鰲湖藝術節等等。曾舉辦個展《地藏·時光》(2005年,香港UMA-G畫廊)、《百花深處》(2007年,深圳美術館)、《日常的川流》(2013年,深圳“在空間”畫廊)、《容器》(2013年,深圳藝廊)。現為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美協理事、油畫藝委會/綜合材料藝委會/策劃藝委會委員,深圳鰲湖藝術村發起創始人,鰲湖美術館負責人,鄉村社區文化藝術再建的踐行者。
戴耘
1995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2017年深圳技術大學任教至今。中國雕塑學會理事、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雕塑藝委會委員、廣東省實驗藝術藝委會委員、西安美院雕塑系碩士生導師、深圳雕塑協會副主任。主要從事雕塑及公共藝術教學工作,曾就任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藝術部主任。
啾小組
由三位成員組成,他們是方迪、稽昊和金浩釩。三位年輕藝術家都是生長于深圳這個移民城市的新一代深圳人,深圳對于他們而言不再是父輩眼中“掙錢的地方”,他們圍繞著“深圳”這個他們自己的城市用年輕的視角重新審視和發聲。
賴昊熙
1998年生于廣東惠州;2020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獲本科學位;現工作生活于廣東惠州,門縫小組成員之一。
門縫小組的實踐不止圍繞他們生活的城市和社區來展開,也關注自己作為個體在城市或群體中的遭遇。“門縫”是獨特的視角,既不起眼又真實存在。門縫小組成員間的工作一貫從感知和共同記憶出發,以此構建出對議題的框架與想象,加之他們特有的散文式敘事方法,邀請觀眾一同進入他們強烈而自發的南方氣質的場域。最近的項目:《哪里有發展,我們就到哪里去》( 要空間,上海,2021)。
劉毅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負責人、副教授。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理事。IPA國際公共藝術協會研究員。61CREATIVE創辦人。
他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創作來探索身體與空間、精神與物質、個體與公眾、文化的在地性與抽離感等議題和關系。他日復一日的手機數碼繪畫創作中展現的古典造型與當代色彩的獨特風格詮釋了他對生命的好奇以及神話般的想象、個人的記憶和生活的經歷。看似兒童般的信手涂鴉,卻又強烈地透露出成年個體的生命體驗,讓觀眾有著強烈的帶入感。同時他對數字媒介、物性材料與創作主題之間的敘事關系發生興趣,涌現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和社會現場為語境的平面或空間藝術作品。
沈凌昊
出生于中國上海,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繪畫系,研究生畢業于舊金山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現生活與工作于上海。沈凌昊試圖通過創作去探討時間、記憶與個體經驗之間的關系,其創作媒介包括攝影、影像、裝置、表演、寫作等。沈擅于通過運用感光材料的“留光性”呈現時間的回溯感及記憶的易逝性,以富有哲理的藝術語言重構時間與記憶的關系。
文皆俊杰
畢業于中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前珠海金山軟件反病毒工程師,致力于探索以網絡、節點、連接為基礎的動作策略以及價值挖掘。他相信通過身體和意識的游走,從結構性視角投入動作,可以改變局部情境甚至引發系統性共?。他的作品涉及文字、繪畫、攝影、視頻、雕塑,常見于各種媒體和藝術機構展覽。
王葉子
2011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獲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于 University of the Arts 費城藝術大學,獲碩士學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深圳及北京。
徐戈
1983年出生于浙江仙居,現生活并任教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
徐戈的作品源于他對科學的迷戀,尤其是機械學、物理學以及電子控制。深受歐洲古典自動機藝術的影響,機器的運動方式、發出的聲音以及內在的詩意是他所關注的幾個方面。當機器褪去功能性之后,其內部包含能夠產生運動和模擬生命的機制成為那個讓人迷戀的源頭。
徐子薇
1993年7月出生于長沙。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現工作居住于深圳,北京。
2018,徐子薇個展“遁去的一”,新氧藝空間,北京;群展(部分):2018,深圳(坪山)國際雕塑展,坪山雕塑創意園,深圳;2018,第六屆“明天雕塑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羅中立美術館,重慶;曾獲2018,第六屆“明天雕塑獎”特等獎。
鄭健豪
中山石岐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2006年,獲獎學金赴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學習,并于畢業后留校任教。
2007-2010年于德國參與設計上海世博會漢堡館,完成建筑空間、藝術裝置及其品牌塑造;2012年,于深圳美術館《樸茂精嚴》展覽中創作動態影像裝置,將青銅器、金文與新媒體結合;2014年,于深圳圖書館《回望青山深圳新人文生活》展覽中通過藝術裝置結合書畫詩文的再創作,引發都市人對“城市與山林”的思考;2020年,API實驗藝術項目,嘗試將詩歌與空間相結合。
-
昆山水之夢樂園
昆山水之夢樂園是
322 07-24 -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
1496 07-24 -
甪直古鎮
甪直古鎮有著有悠
861 07-24 -
蘇州穹窿山萬鳥園景區
蘇州穹窿山萬鳥園
392 07-24 -
白居易紀念苑
白居易紀念苑又名
503 07-24 -
蘇州天平山風景名勝區
蘇州天平山風景名
1625 07-24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